中国艺术家历来称师法自然为“师造化”,所谓“仰观宇宙之大”“俯察品类之盛”,为艺术内容和风格多样开拓了广袤的创作天地。因此“杨柳岸晓风残月”才能跟“大江东去”同时并存。画风亦如诗风,或雄浑、或清奇;或豪放、或含蓄;或刚健或婀娜……皆本于自然、本于个性、本于存在。所以艺术史家丹纳才说:“科学……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流派一视同仁,把它们看做人类精神的不同表现……”。这里介绍的孔小瑜先生的作品,是“兼工带写”自成家数。其清新淡雅、端庄典丽如“初发芙蓉自然可爱。”你看,碧波中的游鱼、梳理羽毛的八哥、沐浴于朝露中的牡丹、葡萄丛中嬉戏的小松鼠……都是那样怡然自得,毫无矫情,充满着生活的情趣;就连身披铜绿的钟鼎也是那样静穆,凝重,无言地叙说着深沉的民族历史……这一切看来似乎都是这样平易亲切,既无哗众取宠之心,也无盛气凌人之势,它只流露着老画家对生活的无限深情,对观众的一片赤子之心!
孔先生的画道出自家学渊源,他少时往来于乃父及其画友王一亭、郑午昌、高邕之等近代名家之间,后又与张大千,钱瘦铁、唐云等探讨画艺,故能熔各家之长于一炉,从而奠定了丰厚坚实的绘画基础,先生于花鸟、鱼虫、山水、人物几乎无所不精,尤其以“博古”深得海内外鉴赏家推重。然而先生的就还来源于更为主要的一面,那就是其对生活的深入观察,及其“日记心传”的“功力”。我常随先生去李白桃花潭体验生活,见先生终日扶仗徘徊于山水林木间,归来即山花野鸟、泉石——历历于腕下此正如宋人所云“夫所以谓之观物者,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,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。”后又在先生处见张大千在美国讲学的笔记抄本,其文中着重提及中国艺术传统的“曲尽物态、穷究物理、体会物情”的创作方法。此亦为先生所提倡,始知先生之成就皆本于此,方能于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”也。
先生来安徽已近三十年了,今已八十五岁高龄,且近来重病缠身,确乎老矣!然而先生这后半生的教育生涯,以他精湛的技艺和纯朴的人格培育了数以百计的学生,为安徽国画艺术事业造就一批后继者,先生的艺术之花将在祖国的艺坛上继续开放下去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